最新文章
-
-
-
-
-
-
6 学院党委结构图
-
-
-
-
-
-
-
-
-
11月8日,第十届中国数据新闻大赛暨首届AIGC应用大赛全国总决赛近日在北师香港浸会大学(珠海)落下帷幕。黄冈师范学院传媒与影视学院学子在比赛中表现优异,共斩获全国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6项、优秀奖1项,展现出扎实的专业功底和创新能力。

本届大赛恰逢第26个中国记者节,由第十届中国数据新闻大赛暨首届AIGC应用大赛组委会主办,北师香港浸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新闻与新媒体学院、武汉体育学院新闻传播学院联合全国30余所高校共同承办。作为创办于2015年的全国性赛事品牌,中国数据新闻大赛已被广泛视为“新闻传播教育转型的风向标”。
大赛吸引了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全国32个省份300余所高校的1400余支队伍、5500余人次参赛。经过层层选拔,最终300支数据新闻大赛队伍与100支AIGC应用大赛队伍进入决赛。本届大赛突破性增设AIGC应用赛道,体现了新闻传播教育适应智能化发展的新趋势。
中国数据新闻大赛创始人陈积银教授在开幕式上表示,这项创办于2015年的赛事已发展成为新闻传播教育转型的重要平台。十年来,大赛始终服务国家战略,深度呼应中央媒体融合发展战略部署,践行教育部新文科建设理念。
在竞争激烈的决赛中,黄冈师范学院参赛学子沉着应战,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在首届设立的AIGC应用赛道中表现尤为抢眼,夺得一等奖、二等奖各一项,三等奖三项。

一等奖《本草谜云》
作品聚焦《本草纲目》成书前江南瘟疫:“还阳草”因药谱篡改致悲剧,李时珍悟本草智慧后寻真药。团队借AIGC技术传播其求实仁心理念,让传统医药精神在数字时代焕新。

二等奖《烽火印记》
作品以大别山黄冈老战士周生云真实经历为蓝本,运用AI大模型技术制作的纪实微电影,重现了他从少年投身抗日到成为坚毅战士的烽火岁月,致敬抗日英雄并传承红色血脉。

三等奖《智绘墨韵:草堂之窗》
作品借助AIGC这面新时代的镜子,映照出杜甫的魂灵,让观众透过那扇小小的“囚窗”,感受到跨越千年的、关于山河依旧与生命飘零的深沉共鸣。

三等奖《AI 映像:东坡的寒食帖与生命轨迹》
作品通过寒食帖中一个“年”字的三次死亡,展现苏轼命运的起伏与精神的突围。

三等奖《智绘悲悯:杜甫的破屋与天下》
作品以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为蓝本,运用DeepSeek、即梦AI和剪映创作国风水墨动态视频。采用第一人称视角深度挖掘诗人心路历程,展现从个人苦难到忧国忧民情怀的升华,探索AI赋能古典文学数字化传承新路径。
在传统数据新闻赛道中同样取得突破,获得一项二等奖、三项三等奖和一项优秀奖。这些成绩充分展示了学校在传媒人才培养方面的显著成效。

二等奖《红土数语:大别山老战士活态利用与活化传承》
本数据新闻作品通过多源数据与可视化手段,系统性呈现了大别山老战士红色记忆面临的传承危机,并创新性地探索了以数字化、新媒体与文旅融合为核心的活态传承路径。

三等奖《20条高铁串起617个A级景区:数据透视湖北“轨道十大文旅”的协同效应》
作品以2015-2024年湖北高铁数据为基,通过20条高铁串联617个A级景区的样本,揭示高铁网密度每增150公里/万平方公里、文旅产业增速提升2.3倍的阈值效应。运用H5交互、情感分析等技术,破解"枢纽强、鄂西弱"的区域失衡,为"轨道+文旅"融合提供省级数据范本。

三等奖《18倍增长!鄂西生态旅游图17年锻造湖北文旅“绿色引擎”》
聚焦鄂西生态旅游圈的生态保护成效与旅游经济数据,展现自然禀赋与文旅发展的双向赋能。

三等奖《非遗“职”通车——传统技艺撑起中国就业新天地》
作品展现了非遗早已突破“文化符号”的界限,成为撑起中国就业新天地的重要力量。
此次荣誉是黄冈师范学院坚持“以生为本”、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注重创新实践人才培养的生动体现,也是学校立足地方、服务地方的办学理念的生动诠释。学校将继续搭建优质竞赛平台,鼓励更多学生参与学科竞赛活动,致力于培养更多具备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新时代传媒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文、图:徐梓菡 编辑:张旭 审核: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