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
-
-
-
-
-
6 学院党委结构图
-
-
-
-
-
-
-
-
-
为深入学习新闻传播教育改革的前沿动态,积极推进新文科背景下的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工作,2025年7月,我院院长助理丁敏玲、广播电视学专业教师党支部书记李瑞仙共同赴浙江杭州参加“第五届全国新闻传播学院院长研修班”。本次研修班由《中国新闻传播教育年鉴》编撰委员会和浙江传媒学院主办,浙江传媒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承办,来自全国百余所高校的二级学院负责人、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共聚一堂,围绕新闻传播教育的转型升级与未来路径开展为期七天的集中学习与深入研讨。
本届研修班聚焦当前新闻传播教育在人工智能时代所面临的结构性挑战与发展机遇,研修内容涵盖高校分类发展战略、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的课程思政融合路径、融合视听语境下的媒体形态演变、生成式人工智能对教学模式的冲击与引导等多个方面。期间,来自中国传媒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学者应邀授课,围绕新闻教育“蝶变”的理论建构、AI赋能教学的现实路径、融合视听的发展趋势、高校治理与人才分类培养等议题展开讲授与交流。
研修班在课程组织上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专题讲座与案例分享交替进行,复旦大学原新闻学院院长米博华教授在讲座中提出:“新闻教育的目标不仅是技能训练,更是一种人格培育。”中国传媒大学曾祥敏教授则以“融合视听的课程重构”为主题,强调视频逻辑与感知方式的演进对课堂设计的重要影响,鼓励教师成为表达的引导者与意义的共建者。
除课堂学习外,本次研修还安排了多场实地教学与实践调研活动。学员们先后走进阿里巴巴夸克公司、绍兴融媒体中心、德清融媒体中心、德清城市馆,实地考察县域媒体融合、数字内容创新与文化传播的最新实践,并赴莫干镇五四村考察学习。这些现场环节拓展了学员对数智传播与区域协同发展路径的理解,也为高校推动人才培养与地方实践的深度融合提供了有益启示。此外,研修班还设置了分组研讨、成果展示与优秀案例分享等环节,鼓励学员在互动中碰撞思想、形成共识。
在本次研修班中,我院两位教师积极参与交流与展示。其中,丁敏玲老师在2503班以《地方高校传媒艺术特色育人与产教融合协同发展的实践探索》为题作经验分享,从非省会城市地方院校传媒学院发展困境与机遇切入,结合学院近年来在特色专业建设与协同育人方面的成效与思考,探讨地方院校传媒类专业发展路径,引发热烈反响。李瑞仙老师则在2502班展示了课程实践《AI赋能黄冈历史文化名人数字化传播的创新实践》,聚焦人工智能技术在地方文化传播教学中的应用路径,体现出地方高校在教学创新与文化担当中的积极探索。
本次研修班主题聚焦、组织严谨,内容丰富、节奏紧凑,不仅搭建了高水平的学习交流平台,也为我院教师进一步推进课程创新与教育理念更新提供了重要助力。未来,学院将以此次研修为契机,持续推进教师队伍建设,深化“文化+科技”协同育人实践,扎根地方资源、回应时代需求,为推动学校新闻传播类专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文、图:李瑞仙 编辑:张旭 审核: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