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迎接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新赛季,3月7日下午3点30分,传媒与影视学院明珠讲坛第93讲在传媒楼N205智慧教室举行。本次讲座特邀国家级创新创业导师陈新云、邹先柏担任主讲与答疑嘉宾,以《新文科项目选题与备赛要点》为题,为学院师生带来了一场内容丰富、实用性强的备赛指导。讲座由学院副院长张新刚主持,院党委副书记姚保卫、副院长孙喜杰、院长助理丁敏玲及60余名参赛学生与指导教师共同参与。


讲座核心:破解备赛四大关键命题
陈新云围绕“项目来源—获奖标准—团队组建—材料撰写”主线,系统梳理了大赛备赛要点。
选题逻辑:从社会需求到学科交叉。强调项目需立足社会痛点(如老龄化、绿色经济等新兴议题),结合新文科特点,探索“传媒+技术”“文化+科技”等跨学科融合方向。
获奖突破:对标评审标准与创新性。提出“可行性、社会价值、商业模式”三位一体的评价框架,建议学生通过案例库分析(如参考往届获奖项目)提炼差异化优势。
团队构建:多元能力互补与长期协作。借鉴企业团队管理经验,倡导“技术+传媒+商业”复合型人才配置,并建议通过校内实验室、创业社团等渠道招募成员。
材料打磨:故事化表达与数据支撑。以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与主持艺术学院“诵经典·言家国”案例为引,演示如何将专业转化为通俗易懂的项目计划书。

互动与展望:师生共话实战困惑
在交流环节中,陈新云、邹先柏针对师生提出的选题可行性、跨学科团队协作等问题分别进行了耐心解答,并鼓励学生“从社会痛点中寻找创新灵感”。副院长张新刚总结时表示,学院将持续整合企业导师、校友资源及实验室平台,为参赛团队提供全周期支持。
讲座后周萍萍老师说:“陈新云老师的讲解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深度,为备赛提供了清晰的方向与实用的方法”。参赛学生孙吉辉表示:“这次讲座让我对大赛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也对我们的项目充满信心。”
本次讲座通过理论剖析与案例结合,为师生厘清了备赛路径,也为学院深化“以赛促创”育人模式提供了新思路。未来,学院将依托明珠讲坛等品牌活动,进一步链接行业资源,助力学子在创新实践中彰显传媒力量。
专家背景:跨界经验赋能创新教育
陈新云是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领域的资深专家,拥有多重身份。国家高级创业指导教师、国家能源高级审计师、青桐工场联合创始人,曾任EPSON(中国)公司PR事业部总经理,并具备10年企业管理与6年创业实战经验。作为多所高校特聘导师,他结合企业运营、投融资与教育研究经验,为本次讲座注入了丰富的实践视角。
文、图:周东霖 编辑:张新刚、张旭 审核: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