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4至26日,黄冈师范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12名中青年教师在学院党委书记陈利带领下,先后前往团风、红安、麻城、罗田、黄州五个县区的融媒体中心、电商中心、非遗传承中心、传统古村落等单位,以“大别山文化传播社会调查”为主题,开展了为期三天的有组织有针对性的专题学术调研。
全面了解市县两级融媒体中心的“两业”一起抓
我国从2019年开始大面积建设各级融媒体中心,各融媒体中心围绕“融”字做文章,一手抓新闻事业,一手抓传媒产业,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在团风县融媒体中心,调查队惊喜地发现,该中心在发展传媒产业方面闯出了一条新路:2021年与某公司合作生产“团风臻品”,成为行销一时当地土特产礼品包。2023年下半年又与某品牌电商合作,成立了湖北兴融电商公司,走“电商(直播、短视频带货)+物流+仓储+达人”之路。这两大举措相加,助力该中心2023年实现创收超过500万。该中心已将2024年的销售总额预订为3亿元。
新传学院副院长孙喜杰说:“我们都知道新闻加政务、服务、商务是县级融媒体的建设目标,新闻加政务和服务比较容易理解,但新闻加商务如何实现呢?今天我们在团风县融媒体中心找到了答案。”
据了解,团风县融媒体中心现有在编人员44人,其中有11人毕业于黄冈师院新传学院,这是一个非常高的占比。 “新闻事业与传媒产业同等重要,这不是谁决定谁的问题” ,团风县融媒体中心主任熊阳生说,“记者要懂经营,老总要懂新闻。”听说黄冈师院组团来调研,团风县副县长徐林专门抽空前来见面,并热情邀请调查队一起合影。
团风县副县长徐林(左六)、县融中心主任熊阳生(左四)与调查队合影
在红安县融媒体中心,调查队得知该中心已于2023年升格组建了红安传媒集团,成为省内县级融媒体中心率先“吃螃蟹者”,2024年1月11日又与浙江安吉新闻集团签订智慧红安客户端项目建设协议,意味着“最红安客户端APP”正式上线,黄师社会调查队成了该传媒中心的第一批高校客人。
红安传媒集团负责人黄发成说,该集团立足“融”,突出“用”,推动“变”,在尝试走一条“新闻强媒、主题稳媒、文艺活媒、产业扶媒、全员兴媒”的新路。这几天,他在领衔筹备2月3日腊月廿四全国小年百县联盟 “村晚”联动暨东坡庙会红安分会场活动,忙得不可开交。
红安县融媒体中心主任黄发成介绍当地的媒体发展情况
在罗田县融媒体中心,调查队了解到该中心围绕活动、微直播、短视频三大法宝做足“融”字文章。该中心总编辑李格娟说,罗田县承办了2023年黄冈市六运会,该中心完成了四五十场直播,极大地锻炼了县融传播队伍。
罗田县融媒体中心总编辑李格娟介绍当地的媒体发展情况
在黄冈市广播电视台,该台总编辑胡丹兴致勃勃地向调查队介绍了黄冈市融媒体中心的最新改革构想,黄冈市融媒体中心已成功入列第三批全国60个市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试点单位,从今年起,市委将全面整合黄冈日报和黄冈广播电视台的全部资源,组建黄冈市新闻传媒中心,同时加挂传媒集团的牌子,按照管理、生产、经营三大系列来全面布局,而生产系列将设采访、编辑、新媒体、技术、区域五大中心来融合发展,这些都将在今春落地。
黄冈广播电视台总编辑胡丹向调查队畅谈市融改革
调查队走访发现,市县两级融媒体中心面临的困难不少,但最大的困难还是人才匮乏,各融媒体中心都普遍面临人员老化问题,亟需补充精通新媒体、全媒体、融媒体传播的人才进来,这也为高校新传学院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
现场探索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文旅融合之道
麻城市东垸村是黄冈师院乡村振兴驻村帮扶点,也是新传学院社会实践基地,调查队是今年访村的第一批高校团队。从精准扶贫,到乡村振兴,黄冈师院在这里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也取得了非凡成绩:东垸村从当初的典型贫困村一跃蜕变为湖北省美丽乡村、第一批国家森林乡村、第五批中国传统古村落以及国家3A旅游景区,该景区将于今年4月油菜花开时节正式开园,目前正在创建中国乡村文化振兴示范基地。
在驻村第一书记袁建明的带领下,调查队充分了解了东垸村作为传统村落的人文历史,实地考察了村落古建的保护与修复。据悉,与东垸村毗邻的孝感乡都古渡口,是三百多年前麻城先民们“湖广填四川”的移民胜地和中转码头,东垸村的村落面貌最能反映出当年麻城民居的基本风貌。
目前,当地政府已将东垸定位为百万川渝移民的梦里老家样板间,以展示移民文化的梦里老家为主轴,打造农耕岁月、孝善传家、红色故地三条线。在调研途中,青年教师黄秋月主动请缨,她愿意带领她的“光里”视觉团队为东垸村义务制作一部宣传片。
黄丽博士在东垸村调研当地家训家风的传承与流变
红安县是著名的将军县,两百个将军同一个故乡。程河村是一代战将王近山的故里,而王近山中将是优秀电视剧《亮剑》中主角李云龙的原型。在这里,红色教育与绿色发展、古色建筑、社会治理实现了较好融合。比如,为了开展便民服务,红安县法院、邮局、供销社等18家单位在程河村建立了同心驿站,集中办公,村民足不离村就可以办理日常事务,处理法律纠纷。
调查队在同心驿站共享法庭了解司法便民流程
同样,黄州区陈策楼村是中共一大代表、党的创始人之一陈潭秋的诞生地。这里有一座占地近百亩,建筑面积超过五千多平方米的陈潭秋故居公园,该村也被评为湖北省绿色乡村示范村和湖北省旅游名村。在方圆二十多公里范围内,还有东坡赤壁、遗爱湖、齐安湖生态农庄、李四光纪念馆等旅游景点。一路上,调查队对相邻景点旅游线路的连片设计与沉浸体验展开了讨论。新传学院副院长张新刚说:“我一直关注红色旅游的融合发展,参观陈策楼这个美丽的村庄,拓宽了我的研究视野。”
在麻城东路花鼓戏国家非遗传承中心,调查队认真听取了当地文旅部门和非遗中心负责人对于东路花鼓戏保护与传承情况的介绍,一方面惊叹该剧种在“人声加锣鼓加旋律”的历史演进中所取得的了不起成就,,另一方面又期待东路花鼓戏能尽快在当地大众化普及,同时能撬动当地的文旅产业。
东路花鼓戏传承保护中心书记周华(左一)在向调查队介绍情况
实地拜访大别山区的乡贤与达人
大别山是一座中华传统文化的活宝库,到处都蕴含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而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离不开乡贤与达人。
调查队早就听说大别山区有个“荆楚家学第一村”,这就是罗田县苍葭冲,一个丁姓村落。一听这村名,就极富诗意,因为“苍葭”二字来自《诗经·蒹葭》中的“蒹葭苍苍”诗句,可谓《诗经》的活态传承。调查队来到苍葭冲,已时近黄昏,在村民丁国民的全程陪同和热情讲解下,大致了解苍葭冲的今生与前世。
这里烟火气十足,各家房前屋后都堆有日常使用的柴火,但都摆放得整整齐齐,各式民宿窗明几净;这里书卷气扑鼻,民居中散落着苍葭书院、家学展馆、丁氏祠堂、文创作坊,弥漫出一种知书达理的劝学氛围;这里移步换景,所有的房屋与道路都依山就势,规整宜人,小雕塑、微景观穿插其间,错落有致;这里可游可居,村落就是景区,景点也是生活场景,游客与村民融为一体,自然自在。
院长助理丁敏玲在家学展馆门前驻足流连,轻声细品门前的那副对联——“继祖宗一脉真传克勤克俭,示儿孙两条正路惟读惟耕”,连声说:“这就是数千年的儒家理想,也是苍葭冲丁姓人的家训家风,勤俭持家,耕读成事,说得真好。”
“荆楚家学第一村”苍葭冲村头一角
但之前的苍葭冲雨天土路泥泞,晴天蚊蝇乱飞,一言以蔽之:脏、乱、差。改变是从2008年开始的,这一年从罗田县统计局局长任上退休的丁汗平,想回家养老,但发现老家的环境让城里人没法立足。于是,他以乡贤身份,带领村民开启了一段长达15年的村落治理“长征”,并一步一个脚印走到今天:2008年开始组织村民搞卫生,2011年硬化村道、用上自来水,2015年入列全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2016年成立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2019年入选首批全国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精选试点村……
坐在田园餐厅的圆形餐桌前,丁汗平老人以非常平和的心态,向调查队讲述了这15年的心路历程。他一再强调,这一切的变化并非因为他个人有何能耐,而是取决于“党建为纲、群众为本、产业为要、生态为基、文化为魂”这五句 “箴言”。他由衷地感叹,只要每一个村民都能投身到乡村美好生活的共同缔造当中,那就“人人都能成为乡贤”。
也许,这就是榜样的力量。
丁汗平老人(右三)向调查队讲述苍葭冲的沧桑变化
如果说乡贤丁汗平改变了一个村落,那下面要说的这个小小网红改变自身的故事,也同样令人肃然起敬。
在麻城市东垸村,就有一位深居简出的普通农妇吸引着调查队前往探访。她叫熊文菊,今年55岁,前些时因故摔断了8根肋骨,现在大白天只能坐在轮椅上养伤。据袁建明介绍,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熊文菊通过在家线上学唱黄梅戏两年,其个人精神面貌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在网络上也算是一个戏迷达人,调查队听后立即前往探访。
在调查队的鼓励下,熊文菊在自己的院子里即兴演唱了黄梅戏《拆不散冤家··抽青丝》选段。在简陋音响伴奏下,她唱得有板有眼,大家也听得如醉如痴。“熊大姐唱得非常好,看得出她眼里有光,黄梅戏已经融入了她的生活,也在改变她的生活。”艺术科班出身的李雪博士连声称赞说。
当调查队问熊文菊学戏给自己带来哪些积极变化时,她不假思索地说:一是学会了普通话,二是学会了识谱,三是增加了肺活量、锻炼了身体。一句话,唱戏让人身体变好了,精神更加充实了。当熊文菊娓娓道来的时候,她的老公在院子里忙前忙后,乐呵呵地给客人递上瓜子,忙不停地招呼客人“请喝茶,请喝茶”。
据了解,今天调查队上门访问,也是熊文菊第一次在公开场合“演出”。问及她有没有正规的戏服,她说“有”,已从网上邮购了;问她有没有穿过戏服演唱,她说“没有”,一是没有机会,二是不好意思。
陈利当即发出邀请说:“开春以后,等你伤病养好了,我们邀请你去黄冈师院,进课堂为我们的师生做专门演唱。”
“我好想哭,” 熊文菊边说边抹眼泪,“如果真有机会去黄州,我正好可以拜见一下我的网上老师,我的梦想就是想帮助更多的人来唱黄梅戏。”
“那我全程陪同,做好服务。”袁建明自告奋勇地说。调查队也在欢声笑语中与熊文菊一家人道别。
戏迷熊文菊(中)平生第一次“公开演出”
三天的调研行程很快就结束了,在返校的中巴车上,陈利向队员们作了总结:“这三天的调研,对于我们新传学院的转型发展非常重要,至少给我们带来三大启示,一是要紧跟媒体改革的步伐,做好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和课程方案调整,培养一专多能的全媒体传播人才;二是要围绕大别山地区文化传播进行有组织的科研,把学问写在大地上,做地区文化的传播者;三是要加强与市县两级融媒体中心紧密合作,推动共建现代传媒产业学院。”
文:黄丽 丁敏玲 图:黄秋月 贺小玲 编辑:张旭 审核: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