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
-
-
-
-
-
6 学院党委结构图
-
-
-
-
-
-
-
-
-
新线传播工作室讯 2016年6月17日,《湖北日报》在第八版“大武汉”中报道我院近年在人才培养、转型发展及社会服务上工作上取得的成绩,以下是原文和网络版地址。
原文网络地址:http://hbrb.cnhubei.com/html/hbrb/20160617/hbrb8.html
新闻与传播学院现有广播电视学和广播电视编导(艺术类)、播音与主持艺术(艺术类)三个本科专业。黄冈师范学院在湖北省高校中最早开设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并在2015年全国专业排名第6。学院现有专业教师49人,其中正副教授13人,博士15人,兼职教授12人,彩虹学者1人。
新闻与传播学院在探索新闻传播教育与地方广播电视台协同发展的新型合作模式,实现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传媒人才培养、人力资源开发、技术服务、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的无缝对接,已经走在地区前列。用新闻与传播学院沈嘉达院长的话来说,新闻与传播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就是培养出“形象好,气质佳,能说、会写、强制作、善经营”的应用型传播人才。
社会服务“接地气”
黄冈自古就是文化名城,又是革命老区,地方文化氛围浓厚。作为黄冈地区高校中的新闻与传播专业,新闻与传播学院领导班子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决定了该院的转型之路应该以发掘、传承黄冈地方文化为主线,以红色文化传播为主色调。
在这样的定位下,新闻与传播学院参加了湖北省重点(培育)学科《戏剧影视学》、湖北省“十三五”优势特色学科群“基础教育与区域文化学科群”的建设。沈嘉达教授先后主持《鄂东文化视域下的黄梅戏发展研究》等项目。完成学校智库项目《鄂东文化资源与黄冈影视产业发展策略》以及党建项目《“红色大别山·微电影”制作与展播》。主编出版了《鄂东影视文化论丛》和《荆楚文化与影视传播研究》著作。张才刚博士主持湖北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项目《影视传播与黄冈旅游文化形象建构》以及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湖北作家与影视传播研究》,对鄂东文化与影视传播产生了积极影响。
该院还与黄冈广播电视台合作,围绕黄冈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历史文化名人、地方特产等,同时结合黄冈作为基础教育强市的文化优势,制作专题节目或栏目,展示宣传黄冈特色。该院与黄冈市人大、政协合作进行的“两会”网络视频直播,在全国地级市首开先河,引起社会高度关注;协助中央电视台、黄冈电视台拍摄黄冈市城市形象宣传片《黄冈》《黄冈人》,与湖北电视台综合频道联办《武汉城市圈报告》栏目,重点报道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的重大举措,以及重大项目改革措施的进程与效果等;参与拍摄中央电视台大型历史纪录片《大宋》,以此弘扬黄州东坡文化。
该院学生依托澎湃文学社、新闻中心等社团创办了《新传院报》,搭建了“新闻与传播学院”、“红色新传”两个微信平台,传承了黄冈的地方文化和红色文化。该学院还组织学生到红安档案馆实践实习实训,对红色黄冈的相关文化资源进行抢救性发掘和保护。
红色土地英雄现,革命精神永相传。该校以“红色基因,薪火相传”为主题创作了大型音乐舞蹈史诗——《红色薪传》。该院在积极参与《红色薪传》的同时,有4名学生被选中为主持人,同时也承担了《红色薪传》的摄影和摄像任务。红色话剧《追寻之路》是该院党总支书记杜建东领衔的基层党建项目,讲述了青年董必武由一个前清秀才逐渐成长为马克思主义战士的追寻真理过程。
“十三五”期间,新闻与传播学院将“红色”作为发展主色调,该院将利用专业特长,传播黄冈本土深厚的红色文化和人文历史,讲好黄冈故事、黄师故事和新传故事。
人才培养“重实践”
为了响应学校转型改革的号召,该院改革了人才培养模式,推行“主题式教学”、“案例教学”、“互动教学”、“项目教学”等新教学模式,尝试开设“翻转课堂”,将演播室、主播台、节目组乃至于影视拍摄基地作为课堂的有机组成部分。
充分利用社团优势,把社团作为培养基础阵地,由社团指导老师带队,将实践教学与社团相结合。2013年,有11项大学生创业项目获得扶持;2014年有6项;2015年申报了14项。学生“何不知团队”的《3D立体原创动画》、李梦慈团队的《蜗居酒店管理有限公司》创业项目分别获得“华图教育大学生创业基金”全国总评审的银图奖和三等奖。学生社团新叶工作室、三皮影音工作室等都有学生在黄冈市大学生创业基地成立了自己的公司。
致力于人才培养、提高学生的行业竞争力的卓越人才培养教改项目“微电影班”,自开班以来,人才培养效果初显。
2014年10月,“微电影”班参与的黄冈首部青春励志网络轻喜剧《爱在黄冈》在纽宾凯酒店举行了开机仪式;2014年11月,“微电影”班学员陈晨在黑龙江卫视主导的《全民电影》全国电影接龙中获得了由著名编剧束焕颁发的优秀导演奖。在陈一龙老师的指导下,学员完成了《为了遇见你,我也是蛮拼了》等15部高质量微电影作品。
该院与黄冈广播电视台进行合作,电视台每年接收一定数量的学生到台属各业务部门进行实习,并指定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对实习学生进行业务指导与相应管理。建立电视节目策划制作实训基地,给学生提供更多实训机会。
在实践中培养人才,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培养人才,新传学子练就一身过硬本领,成为勤用脑会动手的能手,赛场上的高手,就业时更是“抢手货”。5年间,该院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5%以上,不仅有大量毕业生在地市州县地方电视台承担重要任务,还有一部分人在中央电视台、湖南广电集团、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湖北广播电视台等大型传媒机构任职。
实验支撑实践,创新驱动创业,新闻与传播学院走出了独具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之路,为黄冈师范学院的转型乃至全国地方高校的转型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也为黄冈市的地方发展培养了新型传播人才。(彭伟 陈杰)